和瑞业合作的方式是这样子的。
我们身为作者的会自己写歌,然后录好了就寄给他听。
以前我们都用录音带录了给他听。过程就是把walkman放在桌子上,拿起吉他,按下录音的按键,就开始现场录音。后来也进入了光碟的时代,也就是用软件录音后,烧成光碟再给他听,但是真的很不环保,因为光碟会越来越多。再后来为了方便,瑞业也要求作者把歌曲录成MP3,歌词也用word来解决。
我的朋友建利就比较不一样。他喜欢唱现场给瑞业听,而且是定了交歌日期,出发前的两个小时才写歌。实在够强硬。
我在瑞业的工作室看过有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制作成精美的专辑,有自己拍的照片和歌词簿。我想,这是因为很多写歌的作者都有过出专辑的念头吧,不过因为知道这样的梦想不太实际,转而把这个概念呈现在交歌上。
无论是定时交歌或是不定时交歌,瑞业都很少会给意见。我就试过有些朋友每次交歌后都希望得到回应,但是他都要听几次或者在收集多一些作者的歌曲才给一些评语。可能我们都太过崇拜于那些歌唱节目现场给评语的环节了。
就如之前的文字里提到,由于试听带都是瑞业自己掏腰包出钱做的,所以自然在选歌方面会比较严格。而我们这班作者用心写的歌在他听了过后没有表示的话,说真的,大家都会有很多疑问。有的还会情绪不稳定。哈哈。真的很多。
我有一次试过抛弃之前的写法,写出来的旋律竟然被他注意到。这个我无法定义和解释。我记得那首歌叫作《你如果》。但是后来还是没有下文。
经过多次的交歌经验后,我知道他这样做是因为不想影响我们的创作成长。他要我们自己去思考,自己去解决问题。这样子我们的内在能量才能持久。
当然这个方法也要适时的指导才能对作者有所帮助。不然作者在思考不到的时候,很可能就钻进死胡同了。
第一版
2009年10月29日
后记:今天,我已经能自我评审自己的歌曲了。我可以重听的时候判断这首歌的好坏。但是我的功力只是这样而已,做不到对歌手的量声定做。瑞业老师的判断还是很好。10年了,我真怀疑他到底如何做到的。